從 Me Too 到 I Will!— 在心靈深處找回溫柔的自我
張艾如
2019年2月,中華身心靈促健會朱老師再度來信邀稿,主旨是共同關心「女力時代」來臨的議題,於此之時,相信大家難免容易聚焦在性別角色上,亦即女性屢屢從傳統父權社會價值觀的主軸上嶄露頭角,不僅僅是打破職業與能力上的刻板印象,有著超凡的表現,甚至愈來愈多的女性翻轉而成為國家元首,昂首引領著眾人的腳步走上世界潮流;然而,身為心靈守護的醫療人員,心中惦記的則不僅僅是女性在檯面上亮麗傲人的成就,更多的是在她們華麗轉身的背後,潛藏在大文化背景下女性可能被忽略的心理狀態,遑論已然形成創傷烙印的痕跡 … 我們就從2017年好萊塢影視圈掀起的、一波令人心疼和矚目的 “Me Too” 女性覺醒活動談起!
從Me too 到 I will:回歸並創造愛的生命力
雖然遲至2017年 “Me Too” 一詞才有機會成為全球廣為人知的一股意識流與具體活動,但事實上這個短語源自於2006年由社運人士提出的「從同理中實現賦權」(empowerment through empathy)的活動,初衷旨在發起關懷「低社經地位」、「遭遇性侵害」之「有色人種」「女性」;活動擴展至今,已不再侷限在任何特殊條件,當女性不再沈默、不再委曲求全地因切身性騷擾/性侵害重大創傷而隱忍、不希望再有任何人受到加害人權勢威脅下肄無忌憚的傷害,依著同理心以及社會大愛責任的出發點,小蝦米勇敢地站出來對抗大鯨魚,不可諱言地,她們著實是一批令人敬佩的革命先烈!然而持平而論,現世社會正義的力量似乎仍相對不成熟,使得勇者先烈們一波波的熱血,仍得在面對拖著牛步緩緩前行的司法,一再無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二度、三度傷害中翻騰受苦,體制似乎仍難敵加害一方複雜糾葛的權貴階級與社會結構,各國判決皆然,令人嘆惋、心疼又不捨!特別是2017年台灣也在這波世界級翻轉浪潮中走了一個才女之後,更是感慨萬千 … 直至2018年我看見了「寬宥之南」中文譯者對原作者專訪後既感性又有智慧的文章,闡述了該書作者蛻變的重要信念: “I Will”!─ 終於看見了整個性平議題中真正帶來正向力量的核心價值,那才是「賦權 empowerment」實質進階的動力所在!
在那一個感動的時刻,終於更能深刻體悟為什麼對Me Too活動總有著疼惜中、卻夾帶強烈無奈的沈重壓迫感,原來此波社會意識流為無法避免的階段性任務,在集眾人之力 (集氣) 翻轉制衡的過程,仍清楚地被侷限在「黑-白」對立的框架之中,所以在「找回正義」的正向議題下,傾洩而出的是長期壓抑大量悲苦、甚至怨懟的負向能量,活動本身的確可以帶來當事人釋放痛苦能量的揭發勇氣,同時希望更多受害者不再因社會壓力等刻板印象繼續躲在黑暗角落哭泣 【註1】,更期待因透過正義的伸張,讓脆弱心靈得到撫慰的力量;整體而言,是一種辛苦掙脫的歷程。I Will則宛如長長暗夜後、黎明時刻迎來的曙光,是當事人覺醒 (awareness) 到面對傷痛事件真實發生過,心卻可以從此不再被禁錮、不會因而毀了此生,心態上不僅僅承認了自己曾是活在黑暗中的脆弱者,現在要勇敢團結、群起抗衡加害者,要為自己討回一個公平正義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心中那股強烈的自我意識 (ego strength),深刻體會到要真正走出創傷,就必須強勢回歸生命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唯有啟動這股來自於內心愛的療癒力,才足以撫平苦痛和怨恨而放下,「我的人生,該由我自己決定!」,遂能擁有全新的人生,這是一個極致關鍵的創造歷程,一念之間,重生!
為母則強:傳統文化包袱下的副產物
這就像許多叫好又叫座的書籍、電影、或影集,著實殷殷期盼在揭櫫社會寫實面、刻劃出當事人深層痛楚的同時,可以共振出感同身受的反思力量,也能進一步激盪出黑暗中翻轉生命的亮點,帶來希望!亦即在生命意義的角度上,可以從心理學名詞上的負增強 (negative reinforcement) 之消極作為,補上正增強 (positive reinforcement) 之積極作為 【註2】。先不說女性創傷的議題,這種負向磁場共鳴的現象,其實更普遍存在於「為母則強」的文化枷鎖上。怎麼說呢?字面上,因著延續生命的本能,蘊育胚胎、懷孕生子、哺育拉拔幼子成為獨立運作的生命體,走過當父母親「生、養、教、陪」的基本四大責任,那麼教養出「從己而出」的新生命,理當是充滿生命傳承的喜悅,然而在臨床上為何大量看見啜泣顫抖的偉大母親們呢?她們絕大多數也都是盡心盡力扮演著傳統母親的肉身角色,甚至在此多數雙薪家庭的年代,必須咬牙撐著下班後的疲累,仍舊得扛起一家子「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起居的大小事,涵蓋食、衣、住、行的日常安排,幾乎無一倖免的都自然而然屬於「母親」這個頭銜的份內事,而當多數父親辛苦忙於賺錢養家、為事業打拼之時 (雖然母親往往也同為上班族),無庸置疑地,情感交流、情緒支持、生活習慣、道德教育…這些感性互動層面,往往也較高比例地直接落在母親的身上。前者是暨繁瑣又無法避免的生活瑣事 (daily hassles),堆疊出的生活壓力其實是容易被忽略、對身-心健康具強大的殺傷力,遑論是後者家人間情緒衝突交織出的負向心理能量!
然而,每當關心起母親們都如何面對「蠟燭多頭燒」的困境?如何照顧好自己隨時可能面臨心力交瘁的崩潰?這些母親們倏然標榜著自己是「堅強的現代女性」,面對種種過度承載的生活現實面,個個笑著呈現出「我沒關係!」、「我還好啦!」、「我 okay啊!」、「我沒那麼脆弱!」、「不然還能怎樣?」等等看似無妨、卻又不經意流露出輕拂而過的無奈,顯得暨刻意又不協調,特別是那些多多少少還被「三從四德」傳統舊思維綁架於婚姻者,不論主動或被動,彷彿是全天下的母親聚在一起拚命點頭耳語著 “Me Too” …,一切看似那麼地自然、那麼地理所當然,真相果真是如此嗎?直到她們親耳聽到來自先生或孩子們口中說出令人承擔不起的殘忍抱怨、甚至是指控:「媽媽非常專制」、「她控制慾很強」、「她很固執」、「其實她都不管別人的看法/感受」、「我們真的受不了她口口聲聲說的『一切都是為你們好』」…等等,字字句句紮實地打在心上,此情此景是如此的不堪,讓原本自詡堅強的母親們赤裸裸面對自尊心受損,彷彿自己奉獻青春歲月、勞心勞力為這個家苦撐的一切,瞬間已化為「零價值」,還成為家人受苦的加害來源,所有委曲、悲憤、再也按捺不住地一次宣洩,掀開了堅強面具下滿是傷痕破碎的心、潸然淚下 … 那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問題來了,東方母親們怎麼會付出這麼多、卻反而得到如此負向的回饋呢?許多母親哭訴著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先生的實質協助與情緒支持,特別是當先生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是由堅強能幹的媽媽呵護照顧長大的,於是結婚之後,先生可以在職場上展現長才,下班回到家則持續習慣性扮演著被照顧者角色,宛如是婚姻家庭中的「大兒子」般,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也感染了類似的習性,一切幸福地仰仗萬能的「台傭媽媽」,習慣成自然、自然成習慣,連感恩之心也省了。為了因應在步調緊湊的生活中達到效率以減少壓力,連生活大小事的決策,最終也在全家人拖拖拉拉、毫不在乎的前提下,由媽媽們代為拍板定案了,許多時候原先的「果決」就在此刻悄然變成了「專制」,媽媽還在解除壓力的負增強中沾沾自喜,完全未能覺知到「人心肉做的」,「心情」需並重/更重於「事情」,從此便被貼上「黑臉」的標籤,一路黑到了先生或孩子情緒反彈、行為失序,來到治療室求助的那一刻,徹底崩潰!
想哭就哭吧!回到太極平衡的東方智慧裡
每當不同的家庭再次上演這一齣「家人受壓抑而苦不堪言、為母則強的媽媽則委曲淚崩」的戲碼,腦海中立即浮現誰來提供每一顆受傷脆弱心靈那個溫暖的臂膀、擁她/他入懷?除了原本求助的當事人之外,這個被全家共同指稱為長期壓力來源的加害者角色,也該同樣於第一時間被同理、被疼惜、給予理解後的大大擁抱的 … 想哭就盡情哭吧!從此別忘了自己不只是個稱職媽媽的專業角色,更是具七情六慾、活生生的人,再高的IQ與能力,也需要高EQ的平穩情緒與人際互動能力,圓滿與圓融活著的每個時刻,所以需要從「實相界」紛擾中走入「非實相界」的東方智慧裡,回到太極平衡的宇宙法則中了悟生命,從覺醒與覺察開始。
那麼該覺醒什麼?覺察什麼?大家可以從我因專門治療解離/多重人格近 20 年經驗而提出的「葡萄理論-身-心-靈能量平衡健康模式」【註3】一窺究竟,也就是「覺醒於生命的靈性能量本質和心理功課內涵」以及「覺察於情緒/慾望的能量滿載與平衡調節」,進階則為「改寫並圓滿累世功課以提昇靈性層面」。「葡萄理論」【圖一】 概略內容是對比於心理學大師Freud的「冰山理論」,從「身-心-靈」的角度更精緻說明了「人是靈性的動物」,靈性/靈體為思維和記憶本體,以不可見光/非實相的能量形式存在,所以人其實是「多元意識/自我(ego)/靈體(soul)/葡萄和一個肉體/葡萄梗組成一個我(self)/一串葡萄」的概念,「葡萄理論」除了闡述「意識」層面涵蓋人的「理性」,而「潛意識」層面還包含「感性/七情六慾」與之平衡共存的部份,潛意識尚有「高智慧/認知功能與天賦能力」;沒掉的葡萄形成每個人各式各樣的「人格特質」,掉了的葡萄則足以形成解離,被視為不同「人格」外顯的多重人格。
【圖一】「葡萄理論」(張, 2006, 2009-2016) 與 Freud 「冰山理論」對照圖
人的整個生命宛如是一串葡萄的靈性能量體組成,而我們覺知的「自己」其實是意識層面的理性「我」,原本生命本質中的理性與感性 (一般情緒) 一如「太極圖」【圖二】中五五波的平衡共存,但講究內斂涵養而相對壓抑的東方人,特別是傳統女性在社會中被期待扮演的角色,特別容易將過多心思著眼於家人的點點滴滴,全然忘了關照自己可能已被忽略累積的各種負向情緒,加上「為母則強」之後,不知不覺在個性上呈現過於「剛毅、果決、專制、逞強」,卻被自己視為「堅強」,又誤將「控制」當成「關心」,在行為上更不小心表現出「過於介入」而少了「尊重」,所以便引發更多來自於家人反彈的傷害性情緒能量,一旦整體能量滿載、失衡溢出的結果,輕則自己感受到的「莫名其妙情緒」,重則為家人眼中的「又失控了的情緒」,更常令人不捨地伴隨出現失眠、自律神經失調、內分泌失恆、或全身酸痛等身體疾病,當然更不用說形成不樂見的創傷傷害,該痛苦記憶帶來的負向情緒能量將更易導致過度敏感的失衡症狀反應!因此媽媽們與其停在「同溫層」的Me Too負向情緒能量共振中,不如將生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落實,創造更佳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積極學習如何增強家人間溝通效能、互動因應能力,同時覺察情緒是能量、能量需調節 (「煩/生氣」強的負向情緒能量需紓導/釋放、「委曲/難過/自卑/焦慮/擔憂」弱的負向情緒能量需挹注/補充正向冥想與愛的能量) ,並付諸照顧情緒能量的實際行動,當負向情緒能量經常性淨空,便不再落入與家人互踩地雷、彼此負能量引爆-累積-引爆-累積的惡性循環中,偉大母親終將不再為了家庭「委曲求全」、「顧全大局」、「忍氣吞聲」,也不再被家人視為壓力來源的強勢者,而於某一天殘酷地因被指控而崩潰,相反地,可以在內心深處找回溫柔的特質,自然流露於母愛之中,重拾當年結婚那一刻婉約說出I Do的笑容,那也是每個寶寶熟悉輕哼搖籃曲的溫柔靈魂呢!
【圖二】(網路截圖) 老祖先傳承的宇宙生命法則 -太極圖,「理性思維」與「感性情緒」間能量的平衡
在靈性覺醒的時代、剪輯出最真實的自我
顯然現在已經從「犧牲奉獻精神」的時代,轉而進入「打破傳統、創新、靈性覺醒」的時代,期許女性不只在「高智慧/天賦」能力表現和社經地位有大大提昇的機會而高居要職,更能因對生命靈性層次的覺醒、情緒能量滿載的覺察、與落實能量平衡的調節,造就了生命內「理性與感性」、「高智慧能力與感性面能量」的平衡;生命間陰陽/太極平衡,包括性別平等、跨性別 LGTB族群之相互包容、接納、欣賞、和諧、合作,真正跳脫「二擇一」、「非黑即白」的對立慣性思維中,便不至於興起「過猶不及」的另一股「大女人主義」風潮!堅強,是生命中很重要的特質,現代女性可以是聰明能幹的哆啦A夢,也可以溫柔體貼地好好愛自己與家人,不再無奈隱忍、委曲壓抑;在脫下了數百年前普世價值中的三吋金蓮後,已然可以足蹬充滿魅力的高根鞋、也可以自在換上舒適輕便的球鞋/休閒鞋 ─ 準備好 I Will 了嗎?點綴上愛的光亮,請在心靈深處找回溫柔的自我,登上21世紀屬於每個人精彩一生的舞台吧!
【註1】事件發生後,輿論往往聚焦於指責受害者本身可能提供了被害事件發生的條件、或未能抵死反抗的勇氣等片面陳述,卻大大忽略了當事人「受害」極需療癒的事實,儘管前者的確有警示防範於未然的意義,然而後者更有挹注修復能量的重要性,兩者在創傷議題上實則是缺一不可的!
【註2】負增強 (negative reinforcement):拿掉當事人不想擁有的之消極作為;正增強 (positive reinforcement):給予當事人想擁有的之積極作為
【註3】「葡萄理論 — 身-心-靈能量平衡健康模式」
1) 張艾如(2012)。生命的訪客 ─ 葡萄理論。國立空中大學進修 推廣學院101學年度第二學期「生涯規劃」教學節目第四講專 訪,「華視教育文化頻道」101/03/06
2) 張艾如(2015)。打開心靈的那扇窗 ─ 從【葡萄理論】身-心- 靈健康模式談理性意識與感性情緒能量平衡的智慧。新北市教育 局103學年度國民中學情緒教育議題融入各項領域課堂教學研究 「優良實踐案例成果專輯」,2-7。
張艾如
現任: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
台灣創傷與解離學會創會人
學歷:台灣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組博士班 [修業]
經歷:前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前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專任講師
前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臨床心理室負責人
前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亞洲國家代表暨各委員會委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