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1.jpg

 


親愛寶貝過大招、穩住情緒有絕招!

 

張艾如

 

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臨床心理師/前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 (ISSTD) 前任委員、台灣分會 (TSSTD) 創會人

Oct. 23, 2020

 

「媽媽,人為什麼活著?」、「人從哪裡來?」、「人為什麼是人?」、「為什麼一定要做這個?」、「為什麼要學那個?」… 你是不是已經發現家裡的寶貝常出現令人驚艷不已的行為表現?天賦異稟?還會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說出正確又嚇人的詞彙?然而,如此古靈精怪、聰明絕頂、貼心可愛的寶貝,卻可能不預期地鬧起牛脾氣,身為父母親的你我,是否可以穩下自己的情緒、招架得住考驗呢?讓我們從情緒能量調節 (對內)、親子互動的藝術與技術 (對外) 二大層面談起吧。

 

葡萄理論

情緒的內涵和本質到底為何?為什麼人會有情緒?又可以如何穩下情緒?這個問題從我投注於研究與治療解離/多重人格二十年的經驗,因而發展出「葡萄理論」身--靈能量平衡健康模式【圖一】中可以一窺端倪。對比於心理學大師Freud「意識/潛意識」的「冰山理論」,「葡萄理論」意指人是由「多元意識組成一個我」的一串葡萄,成串中的每顆葡萄是思維/意識本體,形成每個人的「人格特質」,負責不同的想法、能力、情緒與慾望,但如果葡萄因為在風吹雨打中長大 (亦即童年創傷),已然長得不紮實且鬆垮的小葡萄,便容易因刮一陣颱風後掉落,形成「多元意識組成的多個我」,於是便被改稱為「多重人格」。如圖所示,感性面的情緒就如同「腦筋急轉彎 Inside Out」電影,描述每個人內在都有「樂樂」、「怒怒」、「厭厭」、「驚驚(焦慮恐懼不安)」、「憂憂(悲傷挫折)」擬人化的不同情緒面向,是以能量的方式貯存累積,一旦滿載又被觸動,便會如火山爆發般,成為被看見外顯失控的情緒或行為!

2020 葡萄圖三層 (浮水印).jpg

【圖一】 「葡萄理論」解離心理病理機制/--靈能量平衡健康模式
 (, 2009-2016) Freud「冰山理論」對照圖

 

理性與感性間的能量平衡

「這個孩子怎麼脾氣這麼容易爆發?」、「我也快受不了,該怎麼辦?」… 當寶貝出現哭鬧、踱腳、掃落或摔捶物品、踢牆甩門、甚至更大孩子的自殘行為,沒錯!行為背後一定有其意義:寶貝的負向情緒能量裝滿了、溢出來了,不得已必須從看似失控的行為上釋放負向能量,才能暫時讓生命回歸平衡,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不可以先不急著生氣,反過來先同理「寶貝不知道承擔這股負向情緒能量多久了?一定很難受吧?哇,好心疼啊!」,如圖一所示,平時我們覺知為「自己」的外在意識,負責遵循社會行為規範「我應該…/我不應該…」、思考判斷、解決問題、與自制剎車的「理性」,而潛意識「感性」的情緒與慾望則以能量本質累積運作,每個人本是隨著成長而於生活中學習理性與感性的平衡,猶如東方文化熟知的「太極圖」,所以情緒穩定的第一要點是不定期透過安全的媒介紓壓,煩/生氣等「強」的負向情緒需要釋放調節能量 (主動調節,而非被動發洩/失控),由外在意識的理性學習無後遺症的方式平衡能量,因而得以取代失控的情緒或行為。父母親平時可以帶著寶貝一起打小地鼠機/玩具爵士鼓/太鼓/拳擊、或攀岩、彈跳床等,兼顧訓練手眼協調能力、手部肌肉運動、開心遊戲,又可以和寶貝一起達到同步調節負向情緒能量的實質效益;而憂鬱/焦慮不安/委曲/難過等「弱」的負向情緒則需要給予關愛眼神/擁抱/心疼的平衡能量,所以相對於「轉移注意力」的治標,理性與感性間能量的平衡,才是情緒平穩的治本之道。

 

無條件的接納與疼惜

平時情緒紓壓釋放愈頻繁愈多能量,被觸動失序的機會愈小;那麼遇到寶貝正在哭鬧的當下,又該如何因應?首先一定要有「凡事都有原因」、「情緒是能量,會滿載」的觀念,所以務必要先穩住自己被挑起的負向情緒能量,相信此時此刻自己正是無從取代被需要的VIP,可以給予鬧脾氣中寶貝足夠的時間與安全的空間,耐心、靜靜地陪在身邊,不必多說話,直接給予強烈的安全感與滿滿的愛,大人提供的穩定力量,將有助於順利調降「強」的負向情緒能量,隨之「弱」的負向情緒才得以外顯出來,此時寶貝便會轉為脆弱的哭泣,極需被緊緊擁入懷中,感受「沒事!我在這兒…惜惜捏!」被父母親捧在手心的溫暖,得以平息這一波情緒大浪。

 

尊重、信任、欣賞你的寶貝

自己的寶貝,需要父母親包容接納的愛,全然以寶貝的生命觀點陪伴他長大!所以對於剛練習走路的寶貝,突然在走到一半後倏地又趴在地上爬行,可以了然於胸「因為走累了呀,當然才會又回復爬行」;寶貝趴在家裡地板時 (大人要勤拖地板)溫和笑問「你是企鵝喔?」;教導寶貝做一些新學習或份內該完成的事時,許多時候「只是還沒做」或「遇到困難」需要提醒或協助,此時一定要「相信」寶貝已然知道且會去嘗試與完成,鼓勵而非急於指責,更非便宜行事地幫他完成,才不會剥奪了寶貝學習的機會、打擊了信心,更壞了親子關係;當寶貝正在做某件事情時 (如看卡通),不會粗魯地打斷、要求寶貝立刻停下來配合,而可以很「尊重」地交待「等等告一段落/廣告時,就要做…喔」,通常父母親便會發現其實寶貝是很可以商量的,只要同樣尊重他!另外,如果遇到寶貝瞬間焦心地急找某位家人,請先想辦法通話或視訊連絡以安住其心,請相信他不一定是亂鬧脾氣,而是涉及到收到其他時空出事的訊息,所以急於確認家人平安。

 

適時被動又幽默、提供順水推舟的機會教育

其實從寶貝1歲多開始會站會走,已經好奇接觸這個世界的刺激,就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寶貝主動探索,父母親轉為被動的順勢機會教育,既輕鬆又不會限縮了寶貝的學習範圍;當寶貝拿起筷子,溫柔詢問「是要打鼓嗎?像這樣咚、咚、咚要小心喲!」,適時回饋「打鼓打得好棒喲!」,同時邊示範動作,讓充滿好奇心、觀察學習力很強的寶貝可以被鼓勵而勇於嘗試,又懂得要注意安全;當寶貝站太靠近電視時,可以和他有默契地玩起「嗶、嗶、嗶倒車、倒車」或「123木頭人」的親子遊戲,也可以善用寶貝的依附物/小被被,佐以「媽媽視角」加入在好玩的互動中,增添親子間的生活情趣;當寶貝專心一一翻出貯存櫃裡的東西時 (排除易碎或危險用品) 不急於打斷他,可以讓他好好享受摸索中手眼協調或觸覺訓練,藉此體驗不同的五官覺,也可以同時示範/教導於最後「如何帶這些東西回它們的家」學習收拾,提供寶貝完整訓練獨立與自律的機會!

 

親子互動的藝術與技術

所以發現了嗎?與其傳統習慣對寶貝說「不要/不可以…」的否定詞,不如接納、欣賞和肯定,或改為既尊重又積極地給予「要不要…」的具體替代建議;教養上不再欺騙/呼攏 (「你是撿回來的、不是爸媽親生的」)、或「你再不乖,警察/虎姑婆就會來把你抓走囉!」的不實威嚇,也不會輕易因大人自己的不穩定情緒而對寶貝刻意冷漠/忽略、或遷怒、或要寶貝選邊站、或反過來迫使寶貝早熟,這些點點滴滴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傷了寶貝的心、形成創傷,非常不捨。父母親可以練習觀察寶貝情緒或行為發生的頻率、持續時間、間距、程度等科學數據,以為進步或改變的依據,在「生、養、教、陪」的過程中,多傾聽、陪伴、溝通與交流(多中立客觀討論取代評價、樂於分享事情與心情)、鼓勵與肯定 (「孩子,你可以的!」「你沒問題的!」「你做得好棒!」「我相信你 」「你還好嗎?」),以身教帶領寶貝慢慢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接地氣」,回歸當個快樂又充滿愛的幸福孩子。

另外,還有一批愈來愈多的「靛藍小孩/新小孩」(我稱他們為「鶴立雞群」的「鶴」)一如「外國人」般在想法和行事風格都和一般人不同,特別容易因被誤解而形成情緒能量的累積,只要大人好好認識他們的特性、知道他們出現狀況絕非蓄意的,然後耐心地教他們「適應」這個環境,相信父母親就可以扮演好「伯樂」的角色,跟著寶貝增長EQ,從身教中陪伴寶貝渡過情緒風浪、平安成長、展翅高飛!

 

【補充資料】

1) 張艾如2011)。傾聽、理解、別把他當怪胎。自由時報台北都會版與自由電子報專訪 100/03/21
(http://ajcirene.pixnet.net/blog/post/112630)

2) 張艾如2011)。雞群不懂「鶴」聆聽「新小孩」、造就下一個天王。NOWnews 今日新聞網電子報專訪 100/04/01
(http://ajcirene.pixnet.net/blog/post/112624)

3) 張艾如2015)。 蛻變與成長從迎接靛藍、新小孩看台灣教育的現況與願景。中華身心靈促健會覺行生命教育基金會「覺行」季刊第35期,100-109
(https://ajcirene.pixnet.net/blog/post/297495446)

4) 張艾如2015)。寶貝‧你的腦袋到底在想什麼啊?台北市台北兒童福利中心104年度年刊7140-43
(
https://ajcirene.pixnet.net/blog/post/353776582)

5) 張艾如2020)。迎向鶴立雞群的多元世代。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真愛家庭」季刊97期,2-5
(https://ajcirene.pixnet.net/blog/post/35202110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jcirene 的頭像
    ajcirene

    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 暨 台灣創傷與解離學會 TSSTD

    ajc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